最近国际局势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就在美俄高层会晤的消息刚传出来,普京还没来得及消化,特朗普就反手在俄罗斯的“后院”来了一次突然袭击,这一下确实打得莫斯科有些措手不及。
事情的核心,是两个斗了几十年的老冤家,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居然跑到华盛顿去签和平协议了。8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将在白宫举行历史性会晤。不到24小时,两国就发布联合声明,确认草签了和平协议,旨在结束双方围绕纳卡问题长达40多年的冲突。
更关键的是,这份协议里夹带了一个重磅“私货”。两国将建立一条穿越亚美尼亚、连接阿塞拜疆本土与其飞地的运输走廊。而这条走廊的独家长期特许开发权,甚至长达99年的独家运营权,都交给了美国。为了给特朗普脸上贴金,这条42公里长的走廊还被命名为“特朗普国际和平与繁荣之路”,简称“特朗普桥”。
昔日盟友为何“退群”
高加索地区向来被视为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美国这次能成功介入,把手直接伸到俄罗斯的家门口,并不是凭空实现的,而是因为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本身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尤其是在与亚美NIA的关系上。
亚美尼亚是集安组织的成员国,按理说是俄罗斯的铁杆盟友。但在2020年的纳卡冲突中,亚美尼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俄罗斯的全力支持,心里就埋下了不满的种子。后来普京政府在俄乌问题上的强硬姿态,更是加重了亚美尼亚的猜忌。
这种不满情绪已经直接体现在了行动上。亚美尼亚高层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参加集安组织的活动了,这几乎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如今在美国的撮合下达成了和平协议,未来在特朗普的进一步怂恿下,亚美尼亚会不会干脆正式“退群”,这已经成了摆在桌面上的可能性。
一架客机引发的外交雪崩
如果说失去亚美尼亚的信任是俄罗斯影响力下滑的内因,那么与阿塞拜疆关系的急剧恶化,则为外部势力的介入打开了方便之门。早在普京上台前,阿塞拜疆就退出了集安组织,转而与土耳其等国走得更近。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为了打通南下运输线,与阿塞拜疆的关系一度有所缓和。但去年12月发生的一件事,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架阿塞拜疆航空的客机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机场,竟被俄军地面防空武器误击。
飞行员虽然尽力驾驶受损飞机迫降,但最终还是在哈萨克斯坦坠毁。事件发生后,阿塞拜疆要求普京政府追责并赔偿,但俄罗斯没能完全满足对方的诉求。这直接点燃了阿塞拜疆的怒火,双方关系急转直下,为后来的外交危机埋下了伏笔。
特朗普的“一石二鸟”
今年2月,阿塞拜疆关闭了首都巴库的俄罗斯官方文化中心,两国议员开始隔空互呛,甚至有阿塞拜疆议员被俄罗斯拒绝入境。随后,俄方在叶卡捷琳堡逮捕了50多名阿塞拜疆裔人员,还导致2人死亡,阿塞拜疆则拘留俄罗斯记者作为报复。
这一系列事件导致俄阿关系彻底恶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都开始加速向西方靠拢,特朗普也就顺势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成功扮演了“和平使者”的角色。
从特朗普的角度看,促成这个协议的好处太多了。这不仅为他争取诺贝尔和平奖增添了重要砝码,树立了个人形象,更重要的是,他手里多了与普京博弈的资本。这条“特朗普桥”等于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安插下了一颗关键的钉子。
不只俄罗斯,伊朗也急了
美国白宫一名官员更是毫不掩饰地对外宣称,亚美尼亚获得了美国这个巨大的战略商业伙伴,新的输家将是俄罗斯和伊朗。这话并非空穴来风,“特朗普桥”的修建,对伊朗同样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这条走廊的位置,恰好就在亚美尼亚与伊朗的边境附近。一旦建成,根据规划将直接把亚美尼亚与伊朗隔开。这不仅可能影响伊朗的部分贸易路线和经济利益,更让其北部边境的安全压力骤然增大。毕竟,谁也不希望家门口出现一个由美国主导开发和运营的基础设施。
美国将这条走廊视为牵制俄罗斯和伊朗的重要支点,其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这条“特朗普桥”不仅动摇了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主导地位,也让南高加索这个连接中东、欧洲和中亚的战略纽带,被美国牢牢攥在了手里。
结语
说到底,美国这次能实现地缘政治上的重大突破,根子还是在俄罗斯自己身上。俄乌冲突持续不断,导致俄罗斯兵力严重不足,连驻扎在亚美尼亚等地的部队都被抽调到了乌克兰前线。军事力量的缺位,自然导致了影响力的下降。
正因为俄罗斯的影响力在下滑,才给了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寻求新靠山的空间,也给了特朗普乘虚而入的机会。普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因自身实力下降和外交失误而引发的连锁反应。接下来如何应对这一系列挑战,稳住自家“后院”,恐怕是莫斯科最头疼的问题了。
炒股加倍杠杆,股票配资客服,股票配资世界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